English

首页

新闻中心

陈勇院士受IETP研究所所长廖强教授邀请到重庆大学工程科学前沿讲坛讲座并与研究所师生进行交流

2025年11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陈勇受邀到访重庆大学,出席工程科学前沿讲坛暨碳中和科学与技术前沿讲坛。陈勇院士以“学科交叉 赋能科技创新”为题,分享了其在该领域的深刻洞察与前瞻思考。整场报告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更为推动跨学科融合驱动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a40b09da59b0c847a0b788d42fa44731

讲座中,陈勇院士系统阐释了学科交叉的核心价值与深远意义。他指出,学科交叉是破解知识碎片化困境、重建知识内在联系的关键,不仅能催生颠覆性科技创新——例如生物化学孕育了现代制药工业,人工智能重塑了多个行业格局,还能拓展知识前沿、培养“T型”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更能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高等教育改革以及个人思维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从科学体系的自我完善到经济社会的创新驱动,从高等教育模式的重构到个人认知视角的拓宽,学科交叉的赋能效应贯穿于各个层面。

在实践案例分享环节,陈勇院士结合自身研究,展示了学科交叉在多个前沿方向上的创新应用。在生物质利用领域,通过生物学、农学、化学等多学科融合,实现了对被动型生物质(如农林废物、畜禽粪污等)的资源化转化。以1万头商品猪的粪污处理为例,每年可产出36.5万立方米沼气及80-90万度电,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00多吨。在医疗领域,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催生了生物仿生技术,为器官移植带来全新思路;在能源领域,菊叶薯蓣的综合利用突破了传统燃料乙醇的技术瓶颈,碳化学储能系统则实现了多元能源的高效协同;在固废循环利用方面,机械、化学与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跨界融合,为新能源器件退役后的资源回收提供了可行路径,有效应对关键金属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的安全挑战。

针对人工智能与学科交叉的深度融合,陈勇院士强调,AI不仅能提供既有理论与技术支持,更能通过精准调控与工艺优化,显著缩短科研试错周期。他以多元有机固废柔性制氢产醇工艺、多功能催化剂理性设计为例,展示了AI在物质流与能量流调控中的核心作用,并分享了与AI共同探讨“生物质水”研究的创新思路,为跨学科前沿探索提供了新范式。

陈勇院士还结合国家“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战略,分析了我国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面临的资源安全与环境挑战。他强调,学科交叉是推动循环经济、实现固废资源化、应对全球关键矿产博弈的核心动力。他鼓励师生打破学科壁垒,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强烈的求知欲和开放包容的胸怀投身跨学科研究,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探索中开辟新路。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见解深刻,既有宏观战略指引,又有微观技术解析。现场师生纷纷表示,陈勇院士的分享不仅深化了大家对学科交叉价值的理解,更激发了投身科技创新与碳中和事业的热情。此次讲坛的成功举办,为重庆大学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学校在能源与环境工程、跨学科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_20251106160754_256_32


2025年11月6日早晨,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陈勇受邀至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302会议室,参加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白蚁仿生交流会。

交流会上廖强教授以“自然生物系统过程仿生中的质量与能量转化”为题,介绍了本团队在仿生学及仿生项目的理论思考及研究进展,激发了陈勇院士极大的兴趣。出席会议的还包括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团队陈蓉教授、王宏教授、丁玉栋教授、叶丁丁教授、颜笑教授、黄云教授、朱贤青副教授、张敬苗副教授及仿生组博士研究生等。

交流会上,廖强教授详细地阐述了仿生白蚁自然生物系统的思想启源、可再生能源研究背景、生物质能源的高效转化及利用、白蚁自然生物系统及过程机理的解析、仿白蚁菌-酶协同催化转化过程、仿生白蚁反应器装置、仿生装置内物质与能量传递特性、多种复合催化反应过程及反应动力学模型等研究。本次汇报内容从理论模型到实际应用,深入贯彻了多学科交叉的思想,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推动创新与进步,得到了陈勇院士的极大认同与赞赏。

讨论期间,陈勇院士对廖强教授的汇报内容做出了高度评价,并发表了个人对于仿生概念学的深刻认识。从生活经验到科研探究角度,陈勇院士分享了诸多关于白蚁生活习性、白蚁种族繁殖、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及科研思路的想法,对于本团队解析白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廖强教授及其他老师与陈勇院士热烈交流了过程仿生中的瓶颈问题及学科交叉的重要作用及优势,覆盖了白蚁肠道蠕动特性原位测量、白蚁结构的仿生反应器开发、白蚁自然生物系统中的物质传递与多相流等问题。

最后各位老师向陈勇院士虚心请教了关于学科建设、科研现状、研究热点、生物质前景及科研成果方面的问题,陈勇院士一一解答,为各位老师的研究思路提供了新的见解与启发。整场交流会内容翔实、见解深刻,既有宏观战略指引,又有微观技术解析。陈勇院士的分享不仅深化了大家对学科交叉价值的理解,更为白蚁自然仿生系统的未来研究提供了指路明灯。最后各位老师及同学与陈勇院士在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门口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