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重庆大学主办的储能科学与学科发展战略论坛在重庆市铁山坪美利亚酒店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9位院士出席,来自全国高校、中科院、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杰出专家学者,以及东方电气、南方电网等头部企业代表70余人参会。出席本次战略论坛的院士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孙世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潘复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黄震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以及线上连线出席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杨春和研究员。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一处处长关永刚,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党委委员陈炳才,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卢义玉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
11/1:专家领导签到
会议首日,与会嘉宾陆续抵达重庆铁山坪美利亚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并完成了签到流程。签到现场秩序井然,工作人员热情接待,确保每位嘉宾都能顺利参与接下来的议程。
部分与会嘉宾领导
11/2:开幕式重要汇报与分论坛讨论
开幕式由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廖强老师主持。
廖强老师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并对到场的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强调了储能技术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期待本次论坛能够为行业带来新的启示和发展机遇。大会特邀报告环节,上半场由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强教授主持,下半场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陈海生所长主持,6位院士就电化学储能、燃料储能、物理储能及储热做了精彩的报告与分享。
院士们的报告涵盖了储能技术的多个方面,如材料科学、电化学工程、系统集成等。他们的深入分析和前瞻性见解,为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战略思考,对于推动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讨会设置了燃料储能、物理储能及储热、电化学储能三大分论坛。各位与会的专家在自己对应的领域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交流。
燃料储能分会场
电化学储能分会场
物理储能及储热分会场
11/3 闭幕总结
总结汇报环节,重庆大学李俊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冯妍卉教授、重庆大学陈蓉教授根据各分论坛的研讨成果,代表燃料储能、物理储能及储热、电化学储能分论坛,围绕各储能方向发展瓶颈、前沿发展方向和目标、基础研究发展建议、储能与综合能源系统多能互融领域相关建议等主要内容依次进行了总结汇报。
储能领域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连接可再生能源与电网的关键纽带,也是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核心。储能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全球能源的清洁化、电气化和高效化至关重要,是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能够平滑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并在电力需求高峰时段提供必要的电力支持,有效缓解电力供应紧张。
然而,储能领域的发展正面临多学科交叉的问题。储能技术拥有多元化的特点,涉及动力学、机械学、电力电子等多个学科领域,储能人才需要具备复合型的知识背景,如热物理、电气、材料、化学等。储能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战略和研究团队。
储能科学与学科发展战略论坛对推动储能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学科交叉的问题上,储能科学与学科发展战略论坛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能够共同探讨和解决储能技术发展中的复杂挑战,推动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和协同配置,因此,本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学术知识交流的平台,也是行业战略制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对于推动储能领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庆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参会人员合照
文字 | 刘子瑞
图片 | 刘子瑞、田梦芸、会议服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