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上午,应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邀请,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蔡小舒教授、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成少安教授做客“重庆大学工程科学前沿讲坛”,于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楼303教室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蔡小舒教授首先进行了题为“在线光谱和图像检测等在颗粒两相流和火焰温度等测量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随后,成少安教授报告了“电活性生物膜生长调控和在废水能源化资源化的应用”。我院朱恂教授、陈蓉教授、李俊教授和多位老师,以及多位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的学术讲座。
讲座开始时,朱恂教授代表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所有老师和同学对蔡小舒教授和成少安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

蔡教授主要从事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领域涉及到颗粒测量、两相流在线测量、燃烧检测诊断、排放和环境监测、热能工程、透平机械、生命科学等领域多个领域。
蔡教授的学术报告生动细致、内容丰富、幽默风趣。一方面,蔡教授讲述了自己从博士期间一直到如今不断取得的成就,多次结合自身经历,让同学们懂得了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指出他人错误、乐于接受他人批评的科研精神,使同学们加深了对科研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蔡教授的报告,同学们对测量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多方面的了解。
蔡教授在报告最后还分享了一个关于测量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其思路来源也是源于生活中中老年人常发的脑梗塞。这个思考更是启发了同学们善于在生活中去发现一些问题并结合所学去解决。在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发言提问,就自己在科研探索时产生的测试技术问题向蔡教授请教,得到了颇具参考性的建议。蔡教授也对同学们在科研中遇到的测试技术的困难和关于测试技术的新需求十分感兴趣,相约晚上再次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提问环节结束后,朱恂教授代表重庆大学工学部为蔡小舒教授颁发荣誉奖牌,并合影留念。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成少安教授,对电活性生物膜生长调控及在废水能源化资源化的应用进行了学术报告。
成少安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微生物电化学系统(BES)在废水处理能源回收方面的巨大的潜力。成教授主要从产电生物膜生长、污水中脱氮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放大化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报告。生物膜电极是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关键部件,其生物膜物理和生物特性直接影响BES的产能和废水处理效果。报告介绍了利用调控外部条件改变电极生物膜的物理和菌群结构,以提升BES产电功率和废水处理效率。通过光学相干技术(OC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原位分析了生物膜的生长过程等。成教授并就大尺寸泡沫镍空气阴极制备技术降低成本,多电极堆栈技术、多电池堆栈技术提高输出功率的扩大化关键技术进行了解读。

成教授的讲座详细深入,而且其报告内容与很多研究生的研究领域相关密切,同学们对成教授的报告内容有着极大的兴趣。报告结束后,许多同学就成教授报告中不懂的细节和自身科研遇到的问题向成教授请教,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成教授耐心地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回答,与同学们就生物膜生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成教授的学术报告详尽细致,内容丰富,同学们意犹未尽,相约报告结束后再私下继续进行探讨。

最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朱恂教授代表重庆大学工学部为成少安教授颁发了荣誉奖牌,并合影留念。

撰稿:王淋
摄影:赖一铭、唐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