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新闻中心

研究所顺利承办“亚洲生物制氢与生物制品研讨会”

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微生物能源转化技术,包括生物制氢、微藻固碳能源化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发酵制乙醇和甲烷等,是解决当今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201211912日,“2012亚洲生物制氢与生物制品研讨会在重庆开往宜昌的世纪之星号游轮上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亚洲生物制氢联盟和国际氢能协会联合主办。来自韩国、印度、马拉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11月9晚,研讨会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重庆大学副校长刘庆教授,台湾逢甲大学校长张保隆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材料与工程三处主任纪军教授,重庆市科委基础研究处副处长曹阳教授,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张力教授,副院长廖强教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重庆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朱恂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大会主席重庆大学廖强教授首先致辞,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了研讨会的筹备情况。重庆大学副校长刘庆教授代表重庆大学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与会来宾、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重庆大学的办学历史、国际合作、工程学科发展等情况。亚洲生物制氢联盟主席林秋裕教授,国际氢能协会地区协调专员、亚洲生物制氢联盟联合主席Jun Miyake
教授分别致辞,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推动亚太地区生物质能源领域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在为期两天半的会议中,多位亚洲地区生物质能专家应邀作了大会主题报告。亚洲生物制氢联盟主席、台湾逢甲大学林秋裕教授介绍了逢甲大学多生物能耦合实验工厂的建设情况,未来规划及存在的问题。芬兰坦佩雷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Jaakko Antero Puhakka教授分析了当前微藻能源转化工程应用的前景。国际氢能协会地区协调专员、亚洲生物制氢联盟联合主席、日本大阪大学Jun Miyake教授分析了当前实现生物制氢规模化的主要技术障碍,对于未来发展生物氢能的路线提出了规划。韩国能源研究院首席研究员Mi-Sun Kim博士介绍了21世纪韩国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国际氢能协会生物制氢分会主席、国际能源署生物氢能的加拿大代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Patrick C. Hallenbeck教授就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一步提高光合细菌的光能转换效率等问题与各位学者进行了探讨。


   
大会分会场共分六个,围绕生物氢能生物质与生物燃料微生物燃料电池三个主题进行,84篇论文做了研究成果口头报告,30篇论文张贴了海报。参会学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11月11晚,会议圆满闭幕。在会议闭幕晚宴上,大会主席重庆大学廖强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和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并表示此次与会专家的报告高屋建瓴,各位研究学者的沟通和交流热烈深入,会议为亚洲地区研究者及时洞悉和掌握微生物能源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前沿提供了良好平台,对国际微生物能源转化和生物制品研究领域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台湾逢甲大学校长张保隆教授表示,这次大会学术气氛浓厚,思维热点前沿,是一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会,他期待能与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方面进一步更广泛深入的合作,推动亚洲地区生物能源学科的发展。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对这次会议圆满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感谢,同时对重庆大学研究生在会议组织及学术交流中表现出的国际化水平表示了赞赏。